提到成都,除了川菜與火鍋,
許多人會想起茶館、古街,以及那份濃厚的文化底蘊;
而在這片巴蜀大地上,有一處與詩同眠、與竹為伴的地方~杜甫草堂。
這裡不僅是唐代詩人杜甫曾經生活和創作的居所,
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化地標。
成都杜甫草堂
地址: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路28号
電話:+862887319258
營業時間:8:30-18:30(17:30停止售票)(7月1日至8月31日止)
票價:全票50人民幣/人,半票25人民幣/人
杜甫在安史之亂後漂泊至成都,時值大曆年間,
當時的他雖身處亂世,但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
在浣花溪畔搭建了一間簡樸的茅屋,這就是後來的杜甫草堂。
在這裡,杜甫度過了將近四年的時光,
寫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詩作,包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春夜喜雨》等膾炙人口的篇章。
杜甫離世後,草堂歷經荒廢與修葺,
歷代文人與地方官員多次重建與擴建,使它的規模逐漸變得宏大;
如今的杜甫草堂已遠超詩人當年的茅舍規模,園林、展館與景點錯落分佈,
猶如一座詩意盎然的文化園區。
然而,當你走進復原的原始草堂主屋時,
仍能感受到那份簡樸與溫暖,或許因為是核心景點,
這裡總是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
特別是在暑假期間,寧靜詩意的杜甫草堂被滿滿人潮填滿,
耳邊是交錯的談笑聲與快門聲,與想像中清幽的畫面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此時,夏日特有的蟬鳴在竹林與屋檐間回蕩,
與人潮聲交織成一首屬於盛夏的「草堂交響曲」,
既熱鬧又獨具季節的味道。
園區入口沿著小徑緩步而行,兩旁竹林濃密,
陽光被竹影切成細碎的斑駁光點,伴隨著微風輕搖,
空氣中混著竹葉與泥土的氣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茅屋復原區,
以木架、茅草重現杜甫當年的居所,
簡單的書案、木榻、竹椅,
樸實無華卻透著一股安然與篤定。
庭院與展區內陳列著多座雕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莫過於杜甫與他的摯友李白並肩而立的銅像,
神情溫煦,彷彿仍在吟詩酬唱;
旁邊還有其他唐代文人雅士的形象雕塑,
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詩人聚會。
庭院中還立著許多刻滿詩詞的碑文,或古樸蒼勁,
或清秀婉約,均出自歷代書法名家之手。
石刻間穿插著花木與竹影,
當陽光灑落在碑面,
字跡的陰影與紋理更加立體,
彷彿能聽見詩句在時光中低聲吟唱。
浣花溪畔的水面平靜如鏡,
據說岸邊栽滿了芙蓉花,盛開時如霞如雲,襯得溪水格外清麗;
漫步其間,你會發現這裡的景致與詩句是互相成全的
「兩岸花無數,悠悠水自流」,眼前的景正是詩人當年所見。
除了詩與庭院的靜美,杜甫草堂的文創商品區也不容錯過,
這裡有各式詩句明信片、竹編書籤、手作小擺件,
將古典韻味融入日常生活。
其中最受年輕人喜愛的,
莫過於造型可愛的「杜甫草堂冰棒」,
融入園區元素,
拿著冰棒在紅牆邊、竹林間或庭院小徑拍張照,
幾乎已成為「來過杜甫草堂」的認證儀式,
清涼消暑的同時,也為旅程留下了最甜的一筆。
旅行,或許並不只是為了抵達一個地點,
而是為了在陌生的風景裡,重新認識自己。
在杜甫草堂,竹影、詩句與蟬鳴構成的畫面,
讓人不自覺地慢下腳步;在這樣的節奏裡,
我們得以聆聽內心的聲音。
或許這就是旅行最動人的地方,
它讓你在千百年前的詩意與當下的呼吸之間,
找到一條看不見的橋,連接過去與現在,
也連接著你與這片土地的故事。
............................吃喝玩樂,沒有終點
快樂雲@FB、happycloud IG INSTAGRAM,
按個讚,大家一起在全世界打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