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一個地方能讓你同時感受到老城的脈搏與新潮的呼吸,
那就是「寬窄巷子」;這裡不只是一條街,而是一段活著的時光,
將百年歷史與現代生活交錯,讓人一踏進去就忍不住放慢腳步。
我造訪的時間是在上午,沒想到巷子裡已是滿滿的人潮,
遊客穿梭、相機與手機快門此起彼落;但據曾來過的朋友說,
這在人多時的寬窄巷裡,還不算擁擠;
若遇上節假日或旅遊旺季,遊人甚至會將整條巷子塞得水洩不通。
在這份熱鬧之中,我依然能捕捉到一些可愛的細節,
巷弄間那一杯熊貓霜淇淋,
黑白相間的模樣萌度爆表,
幾乎人手一支;
街頭的畫糖人攤位,
師傅用金黃的糖漿勾勒出龍鳳魚鳥,
但意外的是,他竟是一位年輕人,
傳統技藝與青春面孔形成了奇妙的對比。
寬窄巷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
原本是滿城(八旗駐防區)的一部分,
當年,這裡有整齊的四合院、青磚灰瓦,承載著旗人生活的點滴;
百年之後,時光雖沖淡了舊時的繁華,卻留下了獨特的建築格局,
一條寬巷子、一條窄巷子,加上井巷子,
三條平行街道共同構成了這片文化街區的骨架。
如今,青石板路依舊,灰牆黛瓦依舊,但門內的世界早已翻新,
茶館、展售店、餐館、咖啡館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生長,
讓這裡既有歲月的味道,也有新時代的創意。
走進寬巷子,仿佛走進一幅悠閒的成都畫卷,
這裡的節奏很慢,人們曬太陽、喝茶、閒聊,
偶爾有川劇變臉或民樂表演在茶館上演;
就在這條巷子裡,
一棟百年老房子裡開著一間 Pop Mart 潮玩店,
色彩繽紛的盲盒公仔與木門木窗形成衝突卻和諧的畫面;
不遠處,另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裡是 星巴克老宅門市,
保留木格窗與青磚牆,
卻瀰漫著熟悉的咖啡香氣,
成為旅途中歇腳的好地方。
在巷弄轉角,我還發現了張采芹故居,
這位曾經的川劇名伶,
如今她的故居搖身一變成了牛乳酥糖專賣店;
木門上掛著一塊「來都來了」的匾牌,簡短卻充滿意味,
彷彿在對每位路過的旅人說:「既然來了,就進來看看吧。」
這樣的幽默與親切,讓人會心一笑,
也讓老房子多了一份活潑氣息。
相比之下,窄巷子更像是成都的文藝舞台,
這裡的空間幽深狹長,兩旁分佈著設計感十足的小店與餐館;
我特別喜歡在這裡遇見的一家木雕展售店,
老屋的木格窗與灰牆黛瓦,
與精緻的木雕傢具和擺件相得益彰,
午後的光線打在木紋與雕刻上,彷彿讓作品也有了溫度。
逛了幾條巷弄後,我在「眉州東坡」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菜色涵蓋川味經典與京味招牌;
鮮香麻辣的水煮牛 滾燙的紅湯中,牛肉片薄而嫩,
吸飽了辣椒與花椒的香氣,入口先是鮮香,
緊接著麻與辣在舌尖綻放,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酸爽開胃的酸菜魚 魚片滑嫩無刺,
泡在酸菜與辣椒交織的湯中,湯汁酸中帶辣,
入口瞬間喚醒味蕾,整個人都被暖意包裹。
香辣酥脆的辣子雞丁 小塊雞丁外酥內嫩,
與滿滿的乾辣椒一同翻炒,香氣撲鼻,
每咬一口都能聽見細微的酥脆聲,辣香在口中久久不散。
入口即化的東坡肉 肉塊肥瘦相間,經過慢火燉煮,
筷子輕輕一夾就能分開,肥而不膩,瘦肉細緻,
醬汁甜香濃郁,是道安撫味蕾的經典名菜。
清香暖胃的餛飩湯 餛飩皮薄餡香,漂浮在清澈的湯中,
湯底帶有淡淡的蔥香與胡椒味,喝下去整個胃都暖了起來。
勁道十足的拌麵 麵條彈牙,裹上香濃的花生與芝麻醬汁,
鹹香中帶著微甜,越拌越香,越吃越上癮。
北京烤鴨 片鴨外皮金黃酥脆,油亮誘人,
夾上一片薄餅,抹上甜麵醬,配上蔥絲與黃瓜條,
一口咬下,鴨皮的脆與鴨肉的嫩交織在口中,
香氣四溢,是另一種奢侈的滿足。
這一桌菜色層次分明,既有川菜的麻辣鮮香,
也有京味的細膩醇厚,彷彿把成都的包容與多元全都端上了桌。
可惜這趟行程無法待到傍晚與夜晚,
聽說那時的井巷子燈火通明,火鍋店人聲鼎沸、酒吧音樂響起,
是另一種熱鬧景象,
這份未曾親眼見過的喧鬧,成了我下次再訪的理由。
在寬巷子的閒適中,你會感受到老成都的安逸;
在窄巷子的文藝氛圍裡,你會看到創意的綻放;
而夜晚的井巷子,
則等待你去感受那份屬於成都的熱情與煙火氣。
............................吃喝玩樂,沒有終點
快樂雲@FB、happycloud IG INSTAGRAM,
按個讚,大家一起在全世界打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