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嘉義,東區】一支手機嘉義東市場逛透透,無現金生活好便捷。(嘉義美食/盛芳珍餅舖、劍虹菜刀五金行、三哥肉鬆肉乾食品、胡媽媽肉卷、樂活醬園、蔡家本產羊肉、蕭家春捲、袁家羹麵、又一家素食館、袁家桶仔米糕 排骨酥、東市魯熟肉、東市場楊桃冰、王家春捲、邂浪漫)
嘉義的東市場相信是許多嘉義人的成長的共同回憶,
對旅人來說也是藏有許多在地美食與驚喜的進階旅遊地;
大概是如今的吳鳳北路、光彩街、中正路、忠孝路的這個範圍;
全名為「東公有零售市場」。
這裡是嘉義市的交通樞紐,生意興榮,
曾經還有「日不落城」的封號,
隔壁街區的共和路上有個「共和市場」屬於大賣批發,
因常有軍車來此批貨,所以又稱「兵仔市」。
1878年吳鳳北路側的市場發生大火,加上民眾生活習慣的改變,
使得附近的生態有些調整; 2000年市府暫准設攤,
造成了「走市」現象,也讓這整區活絡了許多,
除了本地人造訪消費外,更吸引了許多的旅人到此一遊。
老市場新氣息,只要帶著一支手機,讓你多樣市場名店小吃吃透透,
就連生活用品與伴手禮都能輕鬆付款,不用現金,行動支付好方便;
就連在城隍廟付香油錢,也能用台灣Pay,
輕鬆一掃就把心意傳達給神明,捐了香油錢。
這次造訪了市場幾間老店、新店,
在這個如此傳統古老的市場內,
竟完全不需要掏出錢包,就能滿足所有的慾望,
傳統市場與科技潮流的結合,感覺真是奇妙呀!
盛芳珍餅舖 (店舖區22號)
鄰近城隍廟附近的店,是一間七十多年歷史的老店,
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了,販售著許多祭祀相關與傳統節慶需要的物品;
開業至今累積了無數的在地客人,
習慣傳統用現金的支付方式,
但因疫情與配合政府推廣行動支付,
所以開始嘗試使用台灣Pay;
漸漸吸引了年輕消費者與旅客的造訪。
劍虹菜刀五金行 (店舖區21號)
傳統的老店,在市場開了八十多年,已經傳承到第三代,
店內除了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家用品,如:鍋、碗、瓢、盆...等販售外;
店門口的「磨刀」牌子與機器吸引了我的目光,
好奇詢問了老闆,
老闆說磨刀是很專業的.....,
嘉義市有不少餐廳的師傅可是會拿著各式各樣的刀來這裡打磨。
童叟無欺,經營實在,因此除了在地居民會來此購物外,
近年也有一些外縣市的居民慕名而來,
將生活中的用品當作是旅遊的伴手禮。
三哥肉鬆肉乾食品 (店舖區13號)
入口處的肉鬆舖很容易就吸引人的目光,
1974年開業至今已經傳承到第二代,店內根據嘉義人在地口味來研發產品,
招牌的產品有:肉鬆、肉脯、肉乾...等;
也提供了可供祭祀用的三牲禮。
胡媽媽肉卷 (鮮魚區19號)
「肉卷」是東市場不能錯過傳統美食,
胡媽媽已經在市場第十年了,與對面的三哥肉舖的老闆是母子關係;
傳統的小攤位上也能使用台灣pay支付,
聞著香噴噴的肉卷直接用手機把錢給付了,
就能拿起來邊走邊吃了。
攤位上販售的牛蒡天婦羅,
超香的,入口時滿滿的牛蒡香氣,
也太美味了!聽在地的朋友說,
這是她對嘉義東市場難忘的特有美味印象。
樂活醬園 (號外區51號)
市場內的醬菜店,成立於1937年,已有八十年歷史,
目前由第三代老闆所經營,
專門批發、零售各式古早味醃菜、醬菜、菜脯,堅持傳統手作工法,
在地生產,風味絕佳。
老闆很自信的說自己是市場內最齊全的一攤,
販售的是傳統醃菜、醬菜與菜脯;
在疫情之後,開通了行動支付,
市場內的生活日常與時代科技的結合,
讓逛市場變得方便又有趣。
蔡家本產羊肉(飲食區4號)
在地朋友大推的老字號美食就是在這間角落的蔡家本產羊肉,
對於觀光客來說這裡可能會被忽略掉,
但攤位上總是不乏與羊肉伯聊天的在地人,
感覺上不少人是吃著他的羊肉湯長大的。
開業70多年,目前已經傳到第三代,
第二代的羊肉伯已經做了六十多年,
在攤位上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從早年銷售生鮮的羊肉攤販開始,如今發展成小吃攤,
以輕藥膳湯頭耷琣羊肉、羊頭肉、羊肝、羊肚、羊雜...等,
第三代的老闆說本產的羊,沒有羊羶味,讓不吃羊肉的人,都想嘗試看看。
蕭家春捲(飲食區12號)
超過六十年的老店,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了;
相較於東市場的春捲店,這裡販售的東西種類算多,
有:肉捲、粉粿、粽子...等。
老闆娘說嘉義其他餐廳還會來店內訂購肉捲,
甚至連旅行團也會整訂購肉捲、春捲。
詢問老闆春捲的特色後,她自信的說自己的滷肉好吃,
特別香,特別軟;聽朋友說蕭家春捲中還多加了油麵,料好實在,入口好滿足。
東市意麵(四區35號)
嘉義的早餐就開始吃意麵了;
看著他認真煮麵的神情,似乎無法分心回答我的問題...;
我問老闆說店開了多少年,
他酷酷的說“八、九十年”。
加上自製的油蔥、豆芽、肉燥...等,
上桌時還有著濃郁的豬油味,麵條看似軟柔,
但卻挺Q彈的,入口時覺得是一種很傳統的滋味。
東市場 袁家羹麵(四區34號)
一家七十多年歷史的小店,小小一碗羹,
料好實在,羹麵、羹飯是在地人常吃的美食,不少當地人外帶,
跟老闆娘熱絡的招呼聲,似乎都是常客。
我點的是綜合羹,羹湯稠,
肉羹與旗魚羹料好實在,入口酸甜滋味,好對味。
第三代的老闆說材料是取自於東市場,雖成本較高,但品質更有保證;
肉羹的肉用的是後腿肉,旗魚肉也相當新鮮,
因對食材的堅持,所以才有我們所吃到的美味。
又一家素食館(四區33號)
開業四十多年,目前已經交給第二代;
以自助餐為主,菜色豐富多樣,經濟實惠;
多為食物的原型,如:炒麵、炒麵、青菜...等。
現在使用多元支付,經濟實惠,攤位整潔乾淨,
讓人在東市場吃素食也能吃得很方便。
袁家桶仔米糕、排骨酥(飲食區16號)
這裡是自己在東市場吃過難忘的美食,
炸排骨酥的香氣瀰漫著整個區域,
靠著香氣絕對能找得到;
已經在市場開業有75年,
傳承到第三代,排骨肉是新鮮食用急速冷凍後,
再切成小塊,然後再裹上用醬料特調過的地瓜粉,
加上高溫油炸,炸得酥脆但不帶油,
不管乾吃或是做成排骨酥湯都相當美味。
米糕用的是台灣長糯米,吃起來比較乾,
但Q彈,用的是檜木做的木炊具,入口時別忘了醬汁與蒜泥,
傳統的老滋味,是市場內無法被取代的老味道。
東市魯熟肉(飲食區18號)
嘉義的「魯熟肉」應該類似的黑白切,
經典的菜色有:粉豬肺、粉香腸、地瓜豬血糕、松板脆肉...等;
據說,魯熟肉是以前總鋪師沒有辦桌時會做的小生意,
透過簡單的食物,卻能呈現手藝,吸引人找他去家裡頭辦桌。
這是一間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小攤,
除了北部鮮少見過的「粉香腸」外,
我在這裡第一次在這裡吃到地瓜豬血糕跟鹹粉粿,
加入地瓜的豬血糕,濕潤香甜,
讓不愛豬血糕的自己都多吃了幾口;
另外吃到嘉義唯一還做的「鹹粉粿」,
沾上特調的蒜味與秋葵的醬汁,
別有一番老滋味。
老闆還推薦我們松板脆肉,
入口彈脆的口感,讓人有些驚喜的趣味;
原來是種豬大腿內側的那塊肉呀!
魯熟肉,在地人不可錯過的美味小吃,旅人來時,可別錯過了。
東市場楊桃冰(飲食區19號)
祖傳老店創立於1922年,在市場屹立快百年了;
除了熟悉的楊桃汁、洛神花外,加上汽水就成了另一種新滋味,
像是近年來流行的氣泡水喝法,成了楊桃汽水、洛神汽水,
這樣的喝法深受各年齡層的喜愛。
那天幸運的我們遇到了楊桃伯,他介紹了杏仁冰(冰杏仁茶),
從杏仁原粒開始處理成杏仁茶,每個步驟都不馬乎,
且價格也太佛心, 如果朋友們也跟我一樣熱愛杏仁的話,
那可千萬別錯過,瓶裝比杯裝更佳划算哦!
新明津魚丸(四區18號)
創立於1955年,目前已經是第二代了;
這裡的旗魚丸、甜不辣...等都料很實在,用的是自己打的魚漿,
且魚多來自高雄與屏東;堅持不加香料與防腐劑,
老闆自豪的表示自家的東西是很純,很實在。
老闆還在市區開了一間明津餐廳,料好實在,
經濟實惠深受在地人的喜愛。
王家春捲 (四區29號)
開業超過六十年,已經傳承到第三代,
來這裡吃春捲,還送柴魚湯;
另外在地人還會再加上一盤魷魚,
營養飽足的美味,
在離開攤位的客人臉上都能看得到,
這家是自己在地朋友們的心頭好,
每週總會來買上好幾回;
自己造訪後,也相當對味,不用廢話,就是「推薦」。
邂浪漫(飲食區20、21號)
市場內也有如此文青的小店,
曾在檜意森活村開店的老闆將文創搬進了東市場;
讓旅人來市場吃喝的同時,也能順手帶些文創小物回家或送朋友。
老闆邊說著故事,邊熱情又細心的跟我們介紹商品,
我買了幾個色彩繽紛的隨身小包,沒想到來逛市場,
也能順手買買有文青風的伴手禮;下次來逛東市場的朋友們,別錯過嚕。
......................................................吃喝玩樂,沒有終點
快樂雲@FB、happycloud IG INSTAGRAM,
按個讚,大家一起在全世界打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