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只是打卡拍照,更是味覺與記憶的相遇。
在馬來西亞砂拉越詩巫這座帶著濃厚福州文化的小城裡,
我遇見了一條令人難忘的麵線,它不只是餐桌上的主角,
更是一位七旬老匠人,用雙手與歲月拉出的執著與溫度。
朋友推薦我走訪詩巫市郊的一家傳統麵線工作坊~陳師傅手工麵線工坊,
這不是觀光景點,而是一間靜靜藏身於鄉間小道的手工坊;
沒有廣告看板,也沒有網紅造訪的喧囂,
迎接我的是一棟木屋、幾排竹竿,以及陽光下搖曳如絲的麵線。
陳師傅手工麵線 /陈师傅手工面线 Handmade Mee Sua – Sibu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tingmeesua
地址:7WR2+FX Sibu, 詩巫砂拉越馬來西亞
電話:+601156356631
*麵線體驗需事先預約哦!
清晨五點,當詩巫仍沉浸在朦朧晨霧中,陳師傅已經開始揉麵,
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只做「一包麵粉」的量,不多不少,剛剛好;
他笑說:「我不是做生意,是做一份習慣。」
走進木屋,空氣中飄著麵粉與陽光混合的香氣,
他雙手揉麵、拉絲、擰線,動作如行雲流水,我站在一旁,看得入迷,
也聽著他說:「這手藝,看似簡單,其實最怕濕氣、怕下雨。
麵粉會吸濕、變黏、斷裂,一切要跟天氣賽跑。」
原來,拉一條麵,是一場與風的合作;
我也在師傅的指導下試著拉麵線,
結果好容易就被我拉斷....,惹來陣陣笑聲。
師傅說:「第一次都這樣,要拉出韌度、勁道、不黏手,哪是一天能學會的?」
他邊說邊輕輕拉長麵線,搭上竹竿掛在戶外曬,
午後的微風,是最理想的時刻,
陽光下的麵線像絲帶般飄舞,
既柔軟又堅韌,就像這位福州老職人的心。
麵線頭與麵線尾,各自的口感哲學,
現場除了體驗,也能購買當日曬好的麵線;
師傅的太太向我介紹了麵線的分類:
麵線頭,線條較粗,有嚼勁,適合炒麵、紅糟拌麵。
麵線尾,細緻柔滑,適合熬湯、煮麻油雞,是入口即化的溫柔。
老師傅笑說,雖然現在已改用本地麵粉,
但靠著調水溫、掌濕度與熟練手感,依然能做出記憶中的味道:
「要讓材料適應我們,不是我們妥協品質。」
我買了兩包麵線尾,一包麵線頭回家,
想起了我剛才將那細細的一束麵線捧在手裡,
想像它從麵粉、清水、掌心、陽光、風,
最後成為餐桌上一道平凡卻深刻的味道。
這不只是麵線,更是一段手藝的守候,
是家的氣味,是一種「吃進去會想念」的溫柔。
一條麵的溫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我想,這就是我對詩巫的印象之一;
沒有浮誇裝潢、沒有廣告話術,
但在陳師傅的手工麵線工坊,卻成了我這趟旅程最難忘的風景。
這是一條你可能在餐桌上一口吃過就忘的細麵,
但當你知道它背後藏著一雙手花了三十多年,
與每一個清晨的濕度與陽光, 你會在心裡為它,留下位子。
如果你也來到詩巫,請不要只吃過那碗麵線就離開,
試著走進市郊,看看那做出這碗麵的人,
你會發現一條麵的溫度,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的心跳。
............................吃喝玩樂,沒有終點
快樂雲@FB、happycloud IG INSTAGRAM,
按個讚,大家一起在全世界打卡
留言